钦州坭兴陶,非遗文化,坭兴陶制作技艺,钦州坭兴陶文化不仅反映了钦州的文化地理、文化底蕴及文化变迁,更体现了钦州人民的精神追求、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,它是钦州地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。
那些指尖上的技艺,不能忘却的技艺,薪火相传,一代又一代,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。
坭兴陶,在4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风格,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。以钦州特有的优质紫红朱泥原料为主体,经严挑细选,采东、西泥结合,按“软六硬四”混合而成,装饰艺术上采用雕、刻、剔的技法,在泥坯上雕、刻、剔出花卉、人物、山水等图案,并可填入白、赭等色泥抹平,经高温烧成后,形成所谓“白器红花”或“红器白花”,甚为雅致。
坭兴陶的制作技艺流程可分为:选料——风化——练泥——陈腐——制作成型——修坯——雕饰——烧制——打磨——抛光,这十个流程又可以大致分为练泥、拉坯、修坯、雕刻、烧制、打磨等六大技艺步骤,具有细、变、精、纯四个特点。
小江瓷是钦州浦北的文化瑰宝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,其极盛时期曾发展到七十二座窑的规模,所生产的陶瓷产品更是远渡崇洋、畅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,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和贸易往来的宠儿,因其与江西景德镇瓷一脉相承、同宗同祖,故在民间流传着“北有景德镇,南有小江瓷”之美誉。
2012年,获批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灵山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,以县辖平南镇、烟墩镇尤为突出。灵山竹编工艺主要有选竹、砍竹、去青、破蔑(破竹丝)、过剑门六个阶段十几道工艺。
灵山竹编经过将近三十年的高峰发展期,如今已有120多个竹编系列,产品精美,远销欧、美、日本、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1.3亿元以上。有人赞誉灵山竹编是灵山民间永久不衰的经济流脉,是生活也是艺术,是竹子文化的一大亮点,体现了灵山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,勤劳智慧。
2018年,获批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。
钦州的传统造船业发展历史悠久,从钦州地区挖掘出的历史文物来看,最少在宋至明朝就有,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,钦州作为通往西洋的一个重要港口,传统的造船业得到了发展。
传统的传统的造船技艺主要表现在:手工木钻、手拉葫芦、自制升降架,使用的传统工具主要有手锯、斧头、凿(方凿、圆凿、扁凿)、木刨等。
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,传统的造船业将逐渐被现代高科技的造船所取代,传统的造船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。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是钦州人民宝贵的财富,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。
版权所有© 钦州揽众山坭兴陶业有限公司 桂ICP备19002369号 联系人:陈经理 一键拨号: 18178786711